浅谈身体素质练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浅谈身体素质练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摘要:通过对部分学生四项身体素质测验情况分析,参考本校学生健康普查状况分析,皆在为学校体育教学中不可忽略的身体素质练习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 素质练习 不可忽略
身体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运用各种身体练习的手段,改善人体的身体形态,提高有机体机能和健康水平的发展身体素质的训练。当机体在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协调和灵敏,这些能力是由机体的形态结构机能水平,能量物据贮备及其代谢水平所决定的,同时也是这些指标发展水平的综合表现。由此可见,身体素质的发展已从技术教学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良好技术、技能的形成和提高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是为双基教学的补充,被称为必不可少的辅助性练习之一,它在体育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环节。笔者认为,身体素质练习是从事体育锻炼的最基本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认识体育、感受体育,追求健与美的前提和基础。有了一定的身体素质才能掌握各项运动技术、技能,达到强身健体,感受生活,体验体育的魅力所在。即身体素质练习应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和活动中,以运用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兴趣化地按排在课堂和课外活动中。
1.身体素质练习内容的选择
身体素质练习的内容和方法是极其多样的,科学地合理选择具体内容,对实际教学过程具有相当的辅助功能,所以应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1年龄特点与性别差异
练习内容的选择适应身体素质发展的年龄期,做到因人而异,运动生理学和身体训练的实践表明,根据身体素质发展的年龄特点,及时地优先发展那部分身体素质效果最为理想。如学生在12—15岁左右,发展快速力量最好;8—12岁发展速度素质提高最快;13—14岁,发展灵敏性素质的提高最为明显。男、女生发育不同,故运动能力状况在不同年龄段各不相同,12岁的前,男女生的体能表现几乎相同,随着年龄增大,男女生体能差异渐渐明显,男生的力量,耐力速度体能优势突出,机体承受能力大大增强,因此在选择练习内容时,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学段,不同性别的生理发育特点和身体发展特点,方可提高身体素质。
1.2合理选择练习内容
有利于促进学生薄弱环节的发展,对那些在总体上达不到基本要求的教学对象,从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强对基本身体素质训练,提高身体基本机能,内脏器官,有机体的能力。结合学生的身体特点,抓自身薄弱环节的体能练习,如:城镇学生上肢力量较弱,女生较突出,可采用相应的上肢力量训练,增强上肢及躯干部位的身体力量。农村学生耐力好,力量大,但相对速度和协调性较差,面对这样和哪样的不同现象,就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身体训练,作为课堂身体练习内容,以促进薄弱环节的素质得到发展。
1.3所选择练习内容应与基本教材密切联系
这将对应教材的教学起到补充和辅助作用。对技能的形成起促进作用,如体操中吊环,双杠的一些技术动作,主要以上肢力量尤其是肩带肌的用力,那么在身体素质练习的内容选择上就可选用下肢力量,躯干部位的练习,预防局部负荷过重而引起疲劳,又可弥补基本教材,全面发展身体以不足。对技能形成的促进作用就是把基本部分的练习作为一个教材目标,依据教材的因素结构,选择和安排练习内容,如用运动中的跨栏跑的能力因素结构,有下肢的爆发力,腰背肌的力量以及协调与柔韧素质等等,那么在课堂教学中的同时,可选择发展速度爆发力,弹跳性、柔韧等练习内容,所以我们不难看出,课堂教学中素质练习的效应与主教材对身体的影响相互作用,表现为身体素质间的良性迁移。
2.身体素质练习在教学课中的组织与安排
身体素质练习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练习的组织和安排是十分重要的,采用的几种组织进行练习,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2.1按学生的特点分组
这种组织的指导思想是试图充分利用学生某一方面的特长和兴趣,通过优势素质促进一般身体的发展,提高整个身体机能的改善,一种练习一般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6分钟的时间,把学生分成诺干个兴趣特点小组,采用相应的运动项目(跑:跳跃、投掷、球类等)的练习因素,另可选用游戏形式,如“迎面接力”、“四项素质练习组合竞赛接力”、“运球追打”游戏等,失败者加两组练习,府卧操、蛙跳、立定三级跳等,使学生在情绪高涨的精神状态下,加强速度耐力,力量及灵敏素质练习均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保证了身体素质的训练。
2.2按薄弱环节分组
主要是征对学生在身体的发育和素质的发展上表现出某些不平衡状况,通过这样的教学组来安排练习,如力量性差,耐力差,速度爆发力差者,按其弱项进行分组练习,及时有步骤地安排和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身体练习,增强体质,使身体均衡发展。
2.3集体不分组练习
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按照规定任务要求,采用不同手段集体练习。如:1分钟俯卧撑;篮球场地纵向线段触摸折返跑;原地30秒钟高抬腿跑,原地纵跳——深蹲跳练习;20米内连续蛙跳练习;鸭步走(篮球场地往纵向往返走)等等。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本节课教学内容来选择练习项目。
3.注重身体素质练习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身体素质练习是一项单调、枯燥的教学活动,为了提高身体素质练习效果,需做到以下几方面:
3.1加强目的性教育
教育学生明确身体素质发展的意义,明确技术、技能的掌握与身体素质的关系,端正学生在素质练习过程中的态度,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2内容力求重复性
形式上力求多样性、趣味性,我们知道,在一定的教学单元上无论是与主教材的配合,还是促进其它环节的发展,只有保证一定的重复性才能受到即定的效果,在循环练习的形式上加一些趣味性因素,可激发学生较高兴奋欲进而收益。
3.3控制好运动负荷
根据课堂的负荷量,在身体素质练习的难度,时间要短,次数多少都应放在整个课堂的负荷量中,结合实际加以调节,要注意练习时机能产生的刺激量和造成体能的影响,较科学地确定素质练习的适应负荷,当然只靠一周二节课堂练习远远不能达到训练目的,还应注意抓课外活动、早操等业余时间的身体练习,有计划、有步骤地坚持搞下去,你将会拥有一个健康、健壮、健美的体魄。
参考文献:
[1]《运动生理学》教科书;
[2]《体育教学》杂志;
[3]《体育与科学》杂志。